二号首长

作者:黄晓阳

    张之洞是一位非常难得的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在官场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和发展,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洋务运动的后殿。可以说,张之洞凭借着超强的长远眼光和开明的思想,为近代的思想意识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在那个政治动荡、险恶非常的清末政治官场上,光是清政府内部的矛盾,即慈禧太后与光绪之间的矛盾就闹得整个朝廷分为两大派别,在政治上的想法达不到一致,从而产生激烈的争议。因此,在明争暗斗的两个权力中心周围的那些官员随时都有丢掉乌纱帽的危险,稍有差池也将面临着被处决的可能,而身处在这个大旋涡里面的清朝官员们个个都担惊受怕,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小心谨慎、察言观色地行事。在这个动乱的大时代的背景之下,张之洞还能做到处变不惊,而且还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是与他拥有“保持距离、避免祸端”的独特做官智慧分不开的。

    在官场上,张之洞可谓是比较顺利的。1863年的时候,张之洞中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来又任山西巡抚,之后又陆续任职过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并在兴办洋务和实业以及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得肯定和承认在官场上张之洞具有精练的为官之术。

    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之后,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当时康有为主张兴办强学会,推行维新,并开办了《中外纪闻》。当时强学会的开办取得了一些大臣的支持和赞助,其中最重要的两位便是翁同龢和张之洞。当时张之洞支持康有为等人维新改革,因此被康有为等人称为顾全大局、通权达变的“今世大贤”。后来张之洞还积极地拿出资金支持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开设强学会,并表示自己想做维新党的领头人,跟随维新党,并联合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创办《强学报》等。虽然在这期间他通过资金以及各种方式支持帮助维新党成立强学会并且支持自己的同僚加入强学会,但张之洞却婉拒了康有为将他的名字列在强学会之内。这种行为足以表明张之洞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他时刻为自己留有余地。

    张之洞之所以会支持强学会,是因为他认为维新党的思想十分先进,要想使清廷摆脱这种落后的状态,维新变法是一个正确的方式。但是他拒绝加入强学会的理由便是他有长远的眼光,他看到了当时整个清廷的大环境,他认为光绪和慈禧太后这两个派别的争斗,最终胜利者还很难预料,但凭借他的眼光认为慈禧太后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的机会更大,为了不让自己陷入整个旋涡,他只能与康有为的强学会保持距离,做好退路,以免引祸上身。

    果不其然,朝廷中保守派的力量始终是太过强大,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下令强行封闭强学会,由此《中外纪闻》等强学会刊物也随之被查禁。此时的张之洞马上遵守慈禧太后的旨意立即解散了上海的强学会,并且公开宣布《强学报》停刊,但是代表洋务派的张之洞还是继续和维新派进行合作,创办了新刊《时务报》。虽然张之洞还没有和维新派划清十分明确的界限,但是介于自己在官场的地位和声望,他还是保持了一定的距离,给自己留有退路。

    直到后来百日维新之后,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尚未成熟的维新派被慈禧太后的魔爪镇压了下来。此时张之洞发现情势的变化,尽力地去除自己曾经与维新派密切交往的痕迹,极力地与维新派划清了界限,以免引祸上身。

    可以说,在为官之道上,划清界限并保持距离有时候是十分必要的一种做法和方式,因为,在任何朝代或者社会,所谓的官场都不会有清澈的时候,要想在这个庞大杂乱的官场里面生存下去,就要时刻想着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以免惹祸上身。

上一篇:上谋伐心,不战而胜 下一篇:平衡关系,如鱼得水